甚麼是結腸內視鏡(大腸鏡)檢查?
大腸鏡是一根可屈曲,並於末端裝有鏡頭的軟管,可直接檢視大腸內壁(包括直腸、乙結腸、降結腸、橫結腸、升結腸及盲腸)的情況。如大腸鏡檢查時發現細小瘜肉,醫生會立即把瘜肉切除並送往化驗。如檢查時發現其他異常,會抽取活組織並送往化驗。
甚麼時候需要進行結腸內視鏡(大腸鏡)檢查?
大腸鏡檢查(又名照腸鏡)可用於篩查或診斷。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人士進行檢查,以發現無病徵瘜肉和早期大腸癌。國際指引普遍建議從50歲起,進行大腸癌篩查,例如大腸鏡檢查。多項研究都發現大腸癌篩查時切除瘜肉,阻止其進一步病變成癌症,可減少大腸癌風險。
而高危人士,尤指直系親屬(父母、兄弟姊妹或子女)患有大腸癌,應提前從40歲起進行篩查。中大最新研究發現,如兄弟姊妹患有高危腺瘤,也有較高機會患有瘜肉,因此及早進行大腸鏡篩查也有好處。
大腸鏡檢查也可用作大腸癌病徵診斷,如大便有血(大便出血)或黏液、腹痛、大便習慣改變、裡急外重(排便後仍有急便感覺)、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或貧血…等。
如何準備結腸內視鏡(大腸鏡)檢查?
當醫生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後,會提供低渣飲食指引、腸道清潔藥物及其服用法予病人,進行檢查前的腸道準備。腸道準備的目的是清潔大腸內的大便,以確保檢查完整及準確。因此,嚴格跟從腸道準備指引是十分重要的。我們建議服用腸道清潔藥物的人士最好有家人或朋友陪伴。
結腸內視鏡(大腸鏡)檢查過程是怎樣的?
進行大腸鏡檢查時,醫護人員會事先替病人注射適量鎮靜劑及止痛藥,以減輕病人的緊張和不適。隨後,醫生便會將一支柔軟及可屈曲的大腸鏡從肛門放入大腸內進行檢查,檢查過程約為30分鐘左右。若進行檢查時發現有細小瘜肉,醫生會利用鉗子或線圈切除瘜肉,並送往化驗。瘜肉切除不會產生任何痛楚,病人一般都接受大腸鏡檢查。
結腸內視鏡(大腸鏡)檢查後的注意事項
我們會即日提供大腸鏡檢查報告,但若果檢查期間有瘜肉切除或活檢,病理報告將會於數週內儘快提供。病人一般可以即日出院,我們建議病人應該有親人或朋友陪同下離開。同時,我們建議病人當天避免操作重型機器、駕駛或簽署任何重要文件及合同。
結腸內視鏡(大腸鏡)檢查有甚麼風險?
一般來說,由富經驗的醫生進行之大腸鏡檢查是很安全,也不會引起不適。嚴重併發症的風險<1%,包括穿孔、出血和心肺併發症等。如出現併發症,病人或需留院觀察,進行進一步檢查或治療。